33年如一日!这位女辅警亲历两代居民身份证办理换发,今天退休了
“做我们这项工作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坚持热心、耐心,想办法服务好每一位办事群众。”黄静是成都市双流区公安分局户政管理大队的一名辅警。3月8日,她迎来自己50岁的生日,在站完最后一班岗后光荣退休。
工作中的黄静
作为一名警务辅助人员,她将自己全部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公安户政工作中,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33年里,她经历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经历了户籍管理由二元化变为一元化,经历了合村并组居民户口簿换发,经历了10余次户籍政策调整,经历了“放管服”改革,她亲历了成都公安户政业务紧随时代脉搏的一系列变化和创新。
坚守一线
高峰期一天受理80余件材料
“申报办理积分,需要带上居住证、身份证、房产证、社保证明,资料带来我们申报,之后您在手机上就可以查询积分了。”在双流区政务服务中心积分申报窗口,黄静总是笑脸盈盈。
工作中的黄静
2020年,48岁的她主动请缨,来到区政务服务中心积分申报窗口工作。新的岗位,需要重新学习,她凭着对工作的负责以及30年户政工作经验,认真学习各类政策知识,虚心向责任民警请教,主动接受群众咨询,锻炼业务能力,让自己迅速进入角色。
又到了3月,是一年中积分申报的高峰期。“因为9月许多娃娃要读书,户口迁过来,积分达到了就能上学,3、4月是办理的高峰期。”黄静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受理80余名市民的材料,有时中午也不能休息。
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两年时间内,她以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技能,获得了4次“服务明星”荣誉称号。
见证变迁
亲历两代居民身份证办理
从1989年走入公安机关以来,黄静在公安警务辅助人员的岗位上坚持了33年。从上世纪90年代的双流县公安局户籍科,到如今的双流区公安局户政管理大队。她见证了公安户政管理工作30余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时值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办理高峰期,黄静记得,她工作的第一天就投入到第一代身份证制证工作中。“那时候不像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身份信息的录入全部都靠手工。”黄静说,底卡打印、粘贴证件照、塑封、裁剪、登记、分类上报……面对海量照片、底卡,要一个不差地相互对应,个人信息不能错、照片不能错。1996年,第一代居民身份证10年有效期满,双流县公安局来了大量群众需要换发居民身份证,黄静又继续从事居民身份证换发工作。
随着技术发展,户政业务从纯手工时代进入计算机时代。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正式实施,同年开始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至此,使用了近二十年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从黄静手中办出又回收。
工作33年
坚持付出“热心和耐心”
3月8日是黄静50岁生日,这一天,她迎来自己的“退休日”。她的责任民警罗莉恋恋不舍地说:“静姐,你真的要退休了啊,真希望你能不退哦。”
在日常的值班备勤工作中,作为办证中心资历最老的工作人员,黄静总是冲锋在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其他同事做好表率。酒店值守,“没事,我来!”疫情扫楼,“没事,我来!”上门服务,“没事,我来!”……她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热情感染了整个办证中心。
多年来,面对高科技的新事物,黄静努力学习电脑基本操作,下班后还要总结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她回忆,在办理二代证换发时,群众换证的热情很高,“为了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我必须得尽快熟练掌握新的办证流程。”
将要走下工作岗位,黄静向新的同事分享,“做我们这项工作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坚持热心、耐心,想办法服务好办事群众。”
红星新闻记者张肇婷图据警方
编辑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