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中国市场不可忽视!那些得罪中国的品牌,后来都怎么样了?

时间 • 2025-07-15 20:14:22
消费者
全球
中国
市场
集团

导读:对于Dolce&Gabbana这家全球排名第36的奢侈品品牌而言,短短几日失去的不仅是一场大秀,更多的是世界上最大潜力市场的巨大消费力。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作者:21数据新闻实验室张楠)、中新经纬(ID:jwview)、公开信息

11月23日,意大利奢侈品牌Dolce&Gabbana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该品牌两位创始人就辱华事件的道歉视频。

然而,这场舆论风波并未因此而彻底终止。相关的文章在这几天里依然陆续续地出现在朋友圈中。

对于这家全球排名第36的奢侈品品牌而言,短短几日失去的不仅是一场大秀,更多的是世界上最大潜力市场的巨大消费力。

D&G,中国市场很重要!

据贝恩咨询的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花费总支出占全球总额的比重有望增至33%,较去年高出一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奢侈品们在全球市场的营收中,有1/3由中国消费者贡献。贝恩咨询甚至预计,到2024年,这一比重将扩大至40%。

不仅仅是贝恩,麦肯锡也直言,作为主力军,中国消费者2025年将买下全球44%的奢侈品。届时,全球奢侈品市值也将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达到2.7万亿元人民币。

而从D&G本身来看,今年9月份,杜嘉班纳集团发布的财务核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2017/2018财年里,杜嘉班纳集团实现营收12.90亿欧元。

就区域而言,意大利本土仍然是杜嘉班纳集团的主要市场,约占集团总销售的24%;欧洲其他地区销售占比为27%,美洲地区占比为13%,日本占比为6%,中国等其他地区销售额占比为30%。

尽管D&G在财报中并未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销售市场看待,但从中国门店数的扩张速度和创始人多尔切的多次公开表态来看,不可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发现,目前D&G在全球43个国家一共拥有287间专卖店,自2004年进驻中国市场后,D&G一直处于快速扩张的节奏,至今年8月,中国D&G专卖店数量已经首次超过美国达到58间,全球居首。

那些得罪中国市场的品牌,后来都怎么样了?

经历这次风波后,D&G还能过得好吗?

殷鉴不远。韩国商业巨头乐天玛特便是最好的例子。

乐天玛特因“萨德”风波在中国损失5000亿韩元

2017年2月,乐天集团与韩国政府签署换地协议,同意转让星州高尔夫球场地皮,用于韩国国防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受这一事件影响,乐天玛特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抵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几近瘫痪。尽管后来乐天集团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但已经于事无补。

乐天集团表示,截至2017年8月,乐天玛特因“萨德”风波在中国已损失5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如停业状态持续到年底,损失金额将达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亿元)。

2017年9月,乐天集团被迫决定出售乐天玛特在华业务。据媒体报道,乐天玛特将在今年年内彻底关闭最后余下的12家店铺,也就意味着乐天玛特将彻底告别中国市场。而回想当年最风光的时候,其七成收入均来自中国市场。

三星伤害中国消费者后遭遇“滑铁卢”

除了乐天以外,还有一个韩国企业也饱尝了得罪中国市场的恶果。

在2016年之前,中国市场一直是三星的“第二本土市场”,其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一度高达近20%。2016年8月19日,Note7手机在全球开始销售,却在短期内被诸多用户投诉新手机充电发热、起火甚至爆炸等问题

2016年9月2日,三星宣布在全球召回该款手机,却独独将中国排除在外。这一举措深深伤害了中国消费者,也导致了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滑铁卢”。2018年4月,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经降至0.8%。

从20%降至0.8%,这就是三星为伤害中国消费者付出的代价。尽管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三星移动部门负责人DJKoh曾为中国市场份额下降向股东道歉,并表示“三星现在正在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吸引来自中国市场的新客户”,但要回到巅峰谈何容易。

(本期编辑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