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让我选择,我还要上战场!”失去左臂右眼的抗美援朝老兵:遗憾没打下那架飞机

时间 • 2025-09-06 14:25:16
笛子
当时

“当时我正在观察敌机,准备找机会将敌机打落,突然一下,天昏地暗,我就昏过去了。”想起那段战争经历,易如元浑身有些颤抖,“醒来之后眼睛看不到了,呼吸也困难,手臂处传来剧痛。当时痛得慌,但都没心思去想受伤有多严重,心里就一个念头,我还能不能回到部队和大家一起打仗。”

87岁的易如元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5军193师579团高射机枪连的一名战士,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的左臂被美军炸伤截肢,右眼也被炸伤失明。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之际,易如元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回忆起过去那段经历时,眼神悲痛却坚毅:“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坚守住那个阵地,坚守住那个山口,就算我的手臂没有了,我还是要和敌军拼,视死如归。”

▲抗美援朝老兵易如元

战场上,他失去了左臂右眼

1934年生于重庆市的易如元在1951年的时候入伍,“当时都在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年轻人当然义不容辞!”当时还不满17岁的易如元担心自己年龄不够,跑到招兵所询问是否能参军,“人家回答我,只要我愿意当兵,愿意保家卫国,就可以。”

就这样,热血青年易如元踏上了前往朝鲜的路途。最开始易如元在宣传队,而后又被分到高射机枪连。“我们用的是12.7毫米高射机枪,射程是2000米以内,2000米以外就不行了。可以用它来歼灭距离在2000米以内的低空敌机。”想起当年的经历,易如元有些激动地抬起被截肢的左臂,与右手一起向记者比划着,“观察要又快又准,要计算好敌机的距离,是门技术活。”

易如元至今还记得1953年3月17日,那一天,他失去了左臂和右眼。上午8点,易如元在板门店铁架山281.7高地观察敌机,“当时飞机在天上盘旋,我正在观察,突然天昏地暗,我就昏过去了,没有了知觉。”不知过了多久,易如元醒了过来,他浑身剧痛,“当时两只眼睛看不到,也没办法呼吸,出气呼呼地响,我摸鼻子,发现鼻子断了。我下意识用右手摸了下我的左手,发现摸不到我的手,只有一张皮了。”

▲年轻时的易如元

易如元说,有几名战友发现了他,将他抬下山,“我痛得慌啊,但当时都来不及想自己看不见了、没有手了怎么办,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怎样才能回部队,怎样才能再和战友们一起打仗,并肩作战。”

负伤后,易如元左臂被截肢,右眼失明。“看我想重返战场的热情很大,医生只能委婉告诉我,说我现在的情况,回部队的可能性不大。”在朝鲜做了手术后的易如元回到东北继续接受治疗。

直到现在,这名老战士向记者谈起这段经历时,仍是浑身颤抖,眼眶含泪:“我遗憾啊!我没有把飞机打下来。还有1953年7月最后的战役,我没能参与,没能完成任务,我真的非常遗憾。”

▲易如元自学乐器

“吹笛子,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开始”

失去了左臂和右眼,让当时才19岁的热血青年郁郁寡欢。“那时候又苦闷又消沉,觉得人生没有盼头了。”但是兴趣爱好为易如元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有一天我在医院听到有战友在吹笛子,我很感兴趣,但又担心自己学不会。那个战友就给我说,吹笛子能让你身心愉快,只要你意志足够坚强,你就一定能学会。”

“当兵的怎么能说意志不坚强?我不仅学会吹笛子了,还会吹好多首歌呢!”易如元说,“练习的过程很苦,因为吹笛子要两只手配合,我没办法,所以我的笛子都是当时一个音乐学校的学生帮我特制的。”

说起吹笛子,易如元来了兴趣。“《我是一个兵》《牧民新歌》《桂花开放幸福来》《茉莉花》这些都是我的拿手曲。我们那时候在全国演出了很多的场次,大家都很喜欢。”回想起演出的场景,易如元脸上挂满了笑容,“独臂将军贺炳炎还鼓励我,他说笛子是战士的一杆枪,要好好爱惜它,好好掌握它。”

▲易如元自学乐器

只有一只右手和一只断臂,从不会吹笛子练到上台独奏,这其中的辛苦旁人无从得知。“吹笛子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开始,让我不再消极,连我的老伴都是吹笛子‘吹来的’。”易如元笑着告诉记者,1960年他到四川乐山演出,认识了在当地邮电局工作的胡洪文。被易如元的坚强和才艺吸引的胡洪文如今已经和易如元走过了60年。

“我现在真的很幸福,有爱好,有家人,还有好的生活。”易如元向记者讲述着幼年的不幸,8岁时母亲因病去世,11岁时父亲被抓壮丁,从此失去了联系,此后易如元便和叔伯一起生活。“那时候是‘孤家寡人’,现在家庭幸福,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都当爷爷了,现在真的非常非常幸福。”

易如元用他布满皱纹的手拍了拍在一旁搀扶着他的记者,“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人民也幸福了,军人的鲜血没有白流。”说到这里,易如元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凌厉。“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在17岁的时候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坚守住那个阵地,坚守住那个山口,就算我的手臂没有了,我还是要和敌军拼,视死如归。”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摄影记者吕国应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