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地下主体全面封顶,力争明年如期交付
6月5日,随着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地下室最后一块顶板顺利浇筑完成,该项目地下主体结构正式封顶,全面进入地上钢结构施工阶段。6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该项目承建方中建八局获悉,目前,除地下室外,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地上钢结构施工正在同步进行。该项目预计将在今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12月完成外立面幕墙,力争在2023年如期交付。
▲建设现场
“新馆设计新颖,造型美观,也对施工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搭建了一个160多平米的智慧展厅,借助大量数字化技术进行超前策划。”走进智慧展厅,中建八局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项目经理李文博指着一个大屏幕告诉记者,这是项目定制的“数字孪生沙盘”,通过BIM建模、人机交互、视频影音等可视化操作方式,实现建筑方案、功能布局、室内漫游、关键工艺、项目重难点、施工模拟、智慧工地的数字化交底、仿真与监控,辅助项目超前策划高效协同。
同时建设中还使用了大量“黑科技”。“比如说这块顶板,就是借助机器人完成的。”李文博介绍道,在地坪施工中,项目借助激光整平智能机器人,利用精密激光技术、闭环控制技术和高度精密的液压系统,在电脑自动控制下实现水平度控制,将整平与振捣工作集于一身,并一次性完成,大幅提高了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增强了混凝土表面硬度,同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5倍。
另外博物馆承担着文物保存的重要责任,对于防水防潮要求颇高。三星堆博物馆临近鸭子河,地下水特别丰富,地下室建设阶段,项目创新采用了一种预铺反粘技术,在防水施工时,铺设胶粘层,在胶粘层上直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与胶粘层凝固的速度更快,可以形成完整连续的粘结,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施工过程还不受天气影响,也无需铺设保护层,能大大节约工期。同时在地下室外墙施工时,由于传统卷材搭接处多,有窜水风险,项目选用了一种皮肤式防水聚脲做法,可以杜绝搭接缝隐患,提高地下室整体防水性。
黄娟娟路浩红星新闻记者林聪图据中建八局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