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钱花哪了?2021年钱怎么花?快翻看成都最新“账本”!

时间 • 2025-09-10 13:36:32
支持
成都
建设
亿元

2月4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关于成都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书面形式提请大会审查。

成都2020年的钱都花在了哪?2021年的钱又将如何花?全在这份“成都账本”中。

红星新闻记者从该《报告》中了解到,2020年,成都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20.4亿元,增长2.5%。加上转移性收入1295.6亿元,收入总计2816亿元。2020年成都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58亿元,增长7.5%。加上转移性支出551.9亿元,支出总计2709.9亿元。2020年,在特殊时期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下,成都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了民生支出的高位占比。

2021年,成都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581.1亿元,增长7%,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4.3亿元。“十四五”开局之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连续提高,成都将聚焦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四件大事”有效匹配保障资金,提升财政支撑和保障城市发展战略的能力水平。

聚焦经济发展

疫情防控、民生保障两不误

“生命至上”被2020成都账本列在首位,按照“防控优先、分级保障”原则,2020年成都财政累计安排疫情防控资金77.5亿元。同时,在“十大民生实事”方面投入167.3亿元,全市民生支出占比继续保持在65%以上的高位水平。

过去一年你用了几张消费券?《报告》提到,2020年成都实施新消费引领的提振内需行动,统筹财政资金4.89亿元用于消费券活动,吸引6万余家市场主体参与,拉动消费350亿元。成都市本级按不低于10%的比例统筹各产业专项资金共计7.6亿元,通过消费券、再贷款再贴现、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产满产。

过去一年你去了哪些公园?《报告》指出,2020年成都市级财政投入59.89亿元,支持推进全域增绿行动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新建天府绿道650公里,累计建成4408公里。投入38.59亿元,支持一环路周边风貌提升、城市桥梁维护改造等,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品质。

△成都市高新区,金融城双塔、交子公园绿道

2020年12月18日,成都轨道交通“五线齐发”,线网里程达558公里。地铁通达度进一步提升的背后,成都市级财政2020年投入391.38亿元,支持完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同时,成都优化调整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资管理办法,支持14个轨道交通TOD项目启动建设,成为全国轨道交通项目采用PPP模式最多的城市。

聚焦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国际化是重点

“现代产业体系”如何构建?去年成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和“双百工程”,全年财政科技投入达47.8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增长10%,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1家、增长47.5%。市级财政投入119.39亿元,支持加快构建“5+5+1”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的增长极。2020年成都投入128.6亿元,支持成都东部新区高质量起步。投入109.69亿元,支持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推动成都超算中心投入试运行。

减税降费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2020年成都新增减税降费643.59亿元。其中,新增减税273.33亿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16.98亿元,降低社保费353.28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1.8万户,新增总部企业39家,新经济企业增速超过30%。

回顾“十三五”,成都财政收入规模连续跨上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达到3400亿元,增幅超过70%,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年来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高位水平。财源建设成效显著,全市纳税过亿企业达到326家,重点税源企业地方税收占比达到70.9%。

2021成都预算怎么花?

集中资金保民生政府继续“过紧日子”

2021年,成都市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4.3亿元,预算花在哪?《报告》提出,2021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各级各部门还需“过紧日子”,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办大事要事,着力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强功能。

2021年成都将发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支持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围绕完善百姓衣食住行供给体系,安排资金11.7亿元,重点支持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健全完善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粮油猪肉政府储备、落实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等。

围绕构建高度融合通勤体系,安排资金187.8亿元,重点支持全面建成智能便捷交通设施、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出行选择。

助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2021年成都安排城市功能提升资金282.4亿元,高水平建设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机更新和运行维护。安排资金45.9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短板,岷沱江流域污染治理,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增绿筑景”等。

围绕“三农”发展,安排乡村振兴发展资金41.3亿元,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三农”发展比例,重点支持推进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发展、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供给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

为全力保障成都大运会筹备,2021年成都计划安排的大运会执委会“办赛”经费,主要用于赛事营销、氛围营造等方面。还将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城市品质提升、建筑风貌和功能改造、重大干道建设及整治等项目,全力推进体育场馆、轨道交通、生态工程等提档升级,全面促进城市面貌有机更新。

聚焦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是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协作共建。围绕“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安排资金144.7亿元,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二是支持推进“两区一城”协同发展。安排“两区一城”发展资金47.6亿元,重点支持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功能性重大工程和创新平台落地实施,高质量推进“两区一城”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三是支持促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安排成德眉资同城化资金27.2亿元,重点支持落实成德眉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补贴、成德大道建设等重点项目,推进成都都市圈内圈同城化、外圈一体化。

《报告》还提出,成都将重点加强财政管理,突出源头控制,切实“过紧日子”。包括严控提标扩围、深化清理退出,逐步清理规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等措施,推动建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王培哲

编辑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