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男子被“怪叫”吵醒!窗外出现两个神秘“黑影”,一查不得了!
近日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仓前街道苕溪村的网友小施
凌晨6点被一阵“怪叫”吵醒
只听窗外断断续续地传来
好似家禽的叫声
拉开窗帘一看
只见河面上
飘忽着两个神秘“黑影”!
神秘“黑影”什么来头?
看到这里
网友小施赶忙拿出相机
将眼前的一幕拍了下来!
(图源:北青网)
两只“黑影”通体呈黑色
腹部和尾部夹杂着几根白色的羽毛
嘴部仿佛“烈焰红唇”一般
远远看去就像缩小版的黑天鹅
优雅地在水中嬉戏
(图源:北青网)
离近后小施发现
自己管这个叫水鸭子
上次见还是10年前
它不仅会游泳甚至还会飞
“估计现在环境好了,今年又来了。”
这种上岸像鸡、下水似鸭
还经常被人误认为是黑天鹅的家伙
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图源:齐鲁晚报)
余杭区林业水利局森林湿地
和自然保护地总站的工作人员说
视频中的生物名为黑水鸡
2016年被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一起来看黑水鸡的自我介绍!
你长得这么像鸭子,为什么名字里有个“鸡”字?
我乍一看很像鸭子,很多人从远处观察的时候也会把我和鸭子弄混。但事实上我并不属于鸭科,虽然名字里有一个“鸡”字,但却是鹤形目的鸟类。相比于家鸡,我和优雅的丹顶鹤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哦~
你有啥习性呢?
我善于游泳,可以像鸭子一样在水面长时间活动,还会在水面上筑巢繁殖来摆脱陆地捕食者的侵扰。我上岸后又会表现出类似家鸡的习性,可以在陆地上快速奔跑!
你为啥现身浙江杭州了呢?
我是迁徙候鸟,长江以北生活的主要为夏候鸟,长江以南多为留鸟。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余杭区的不少湖泊、溪流已经成为我稳定的栖息地啦!
近年来还有哪些稀客到访?
网友小施告诉记者
除了黑水鸡外
家门口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出没
村里的生态是越来越好了!
像是白鹭、松鼠、喜鹊
更是成为了家门口的邻居
(图源:北青网)
不光是小施所在的仓前
这两年
余杭各地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前段时间
在余杭的母亲河苕溪
原乡调查队发现一个全新鱼类物种
苕溪鱲(liè)
(图源:北青网)
去年在余杭区径山镇四岭村
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华鬣(liè)羚
以往阅读:像鹿又像驴,像牛又像羊,名字难倒一批网友!为何珍稀动物频现身?
同样在径山
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jǐ)
(图源:北青网)
除了余杭地区频现“稀客”
我国其他地方也一样
近日
海南省五指山市番阳镇有村民反映
在山里一处水潭发现
疑似桃花水母的水生生物
当地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认出
这就是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
桃花水母
它可是世界一类
濒临灭绝的古老腔肠动物
其成熟水母体对水质要求非常严苛
必须无污染且pH在6.4至8之间
水温也要在25至32摄氏度之间
因此
它也被称为“水中生态检测员”
(图源:央视新闻)
最近
地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的
湖北三峡万朝山保护区
工作人员整理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
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川金丝猴的身影
专家表示
川金丝猴首次亮相兴山
是当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具体体现
对开展旗舰物种保护与科研
具有生态学意义
(图源:央视新闻)
去年5月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田洋村
发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彩鹮(huán)
它同时属于
《华盛顿公约》附录Ⅲ物种
几年前
由于彩鹮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沼泽和河湖面积缩减
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曾一度宣布
彩鹮在我国绝迹
直到2009年
中国境内才逐渐重现它们的踪迹
(图源:央视新闻)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如何?
如今
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
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走进公众视野
新物种、新记录种接连面世
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不断取得新成效
然而
鉴于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以及生物区系的独特性、多样性
我国一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受威胁程度仍较高
保护、拯救濒危物种仍然任重道远
(图源:新华网)
据了解
我国于2021年发布了
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将980种野生动物
纳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单
相比1988年批复的
256种野生保护动物
在种类数量上增加了724种
因此
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多参与
才能做好我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首先
应用最严密法治、最严格执法
来守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监管,严厉打击
滥捕滥猎违法犯罪行为
斩断非法利益链
其次
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
自然保护地体系
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徙通道
加大科研投入
加大物种资源调查监测力度
进一步科学评估种群状况
此外
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持续开展
主题科普宣传活动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
进课堂、进社区、进机关
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使保护野生动植物、“拒食野味”
蔚然成风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齐心协力一起行动
我们定能将生物多样性
这一人类永续发展的基础
筑得越来越牢固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北青网、央视新闻、极目新闻、福建日报、海外网、科技日报、长江日报等
编辑|曹梦媛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