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儿子,我为什么不替你买房”,这位母亲的四个理由,句句震撼

时间 • 2025-07-26 14:04:49
自己
孩子
父母

21君:为人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是人之常情,但大包大揽、过度保护,只会成了孩子人生中最大的风雨,让他们不堪一击。

今天的夜读分享给放心不下孩子的父母们,愿你和孩子彼此独立,却各自欢喜。

作者丨王耳朵先生

来源丨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

特别鸣谢

本期主播:林曼

01

这几天,一个杭州妈妈写的信,在朋友圈里刷屏。

她26岁的孩子,想要父母替自己买一套房。但这个妈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儿子,还给他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虽然不长,但清晰给出了拒绝的四个理由:

一、身边人买房了,并不是你买房的理由;

二、你已经26岁,只要哭闹一下,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阶段该结束了;

三、爸爸妈妈是你的后盾,但不能永远替你冲在顶前面;

四、未来,应该是通过你自己努力得到的。

这封信,迅速引发沸沸扬扬的议论,但我最赞同的,是这一条网友留言:

@在命运中奔跑:欲望与能力、收入应该匹配,26岁了,别人不帮你买房是本分,买房不是义务,要买应该靠自己努力了。

是的,就算是儿子和父母,也要有边界感。

所谓边界感,就是指孩子成年后,父母要得体退出他的生活;孩子成年后,也不能过度去透支父母。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努力去赚。

这个母亲的四个理由,句句震撼。

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最高境界:你们彼此独立,却各自欢喜。

02

《离婚律师》里说:

爱他,就不要把他的翅膀剪掉。

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一定不要让他做自己的连体婴儿。

前几天休年假,我回了老家一趟,顺道准备去拜访一位年迈的远房亲戚。没料想到,却吃了闭门羹。

一问才知道,60多岁的老爷子,退休后,去了附近一个小区物业上班。

原来,儿子去年买了套大婚房。为支持儿子买房,老人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老人还主动提出,在退休后,继续出来找工作。

老爷子每月收入5000多,却要替儿子还3000元的房贷。

我听得无限唏嘘。

老人曾经是县城中学里的名牌数学教师,退休后,本应该轻轻松松,尽享天伦之乐。现在,却不得不重新上岗。

孩子已是成年人,既然他想住大的房子,就应该让他自己去还房贷,这是不能推卸的责任。

你大包大揽,无限介入,透支的不仅是你的积蓄,还可能会是你的人生。

03

可惜,这样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懂。

网络上,有一种观点是:

房价这么高,普通人都很难承受。让26岁的孩子去买房,太不现实,父母就应支持。

然而,真正的现实是什么?

你知道,发达国家买房人的平均年龄吗?

英国36岁、美国35岁、澳大利亚33岁,日本41岁。

大学才毕业两三年,才26岁,买不起大城市里的房子,真没啥着急的。

退一步来说,在更大范围内,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支持不了孩子买房子。难道到最后,他们的孩子就居无定所,流离颠簸?

不要太低估了你们的孩子。

生活会给他们力量,摸爬滚打后,他们会积累起足够的资本,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最终,在某一个城市,他们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

最悲哀的事情是:

你一开始就觉得孩子是无能的,你替孩子挡住了所有的风雨。结果,这种过度保护,却成了孩子人生中最大的风雨,让他们不堪一击。

04

有读者,曾经问作家连岳:

到底,要不要父母替自己出40万首付?

我觉得连岳的一段话,讲得很好。

你还很年轻,赚钱的日子才开始,40万不多,只要你想,很快可以赚到。只要你有强烈的赚钱念头。你的钱会越来越多,精神将越来越强大。

作为父母,你们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提前扼杀了孩子的无限可能。

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房价太高,你可以拿出部分钱,给孩子付首付。但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是父母借给你的,以后你一定要还。而且,今后的房贷,你必须要自己来偿还。如果在房价不那么高的城市,你一定不能以牺牲自己的方式,去为孩子尽早铺好平坦的路。

因为你的成全,可能成为依赖;你的纵容,可能成为下一代心安理得的索取。

他们没有吃过生活的苦,怎么会理解努力的意义,又怎么会去追求高阶的人生?

05

爱孩子,绝不是替他负责所有。

龙应台说,长长的路,要慢慢的走。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首先告诉孩子,有些东西,你确实够不着。你必须加倍努力,你必须经历别人看不到的苦和累,才能一步步靠近它。

你要想住好的房子,就应该首先找到好的工作;你要想拿高薪,就必须去好的大学,去风口上的行业,做写字楼里厉害的人。你要有开挂的人生,就必须自律到极致。

父母的千辛万苦,父母的包打天下,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废人和白眼狼。这样的爱,性价比太低,也无法持久。

你要知道,一个人,十四五岁时读过的书,十七八岁时爱过的人,二十几岁交过的朋友,大学刚毕业后栽过的跟头、受过的委屈,它们会让人吃尽苦头,也会让人受益终身。

你不让孩子吃苦,社会就会让他吃苦。

愿你像回信的杭州妈妈一样,一开始就温柔且坚定,残酷却深情。

再爱孩子,你也要让他适当吃苦,让他看透世界和社会的秘密,然后去更远的地方。

关于作者/王耳朵先生,新闻学硕士,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关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超过千万。。

本期主播/林曼

配图来源/《摔跤吧!爸爸》

本期编辑/Elle_Lau、实习生杰怡

本期主播简介

林曼

想用声音演绎传奇人生的96年大学生主播,喜欢阅读、热爱朗诵,想用声音传递温暖,在茫茫人海,与你来一场声音的邂逅~

21君

小伙伴们,你们现在是“孩子”的角色还是“父母”的角色呢?你们觉得父母应该帮孩子买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