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连麦两会|能否为智慧农业培养更多适配人才?委员建议将操作农机加入返乡农民的培养机制

时间 • 2025-07-10 06:45:38
智慧
绿色
农机

只闻机器响,不见人来往,已是许多田间地头的写照。随着智慧农机和数字管理模式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舒星宇,是家乡成都崇州的第一批“新农人”,和伙伴们组建起了崇州市万茂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耕田、插秧、打药、收割和烘干的全流程机器操作。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合作社成员增加到了如今的31人,平均年龄不到27岁。

▲舒星宇“当下,智慧农业的适配人才还有缺口。”舒星宇注意到,目前农业人才培训及考证偏向理论,而农机实操对于不少“新农人”而言仍然是挑战。他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视人才的农机实操培训。

今年的成都市两会上,致公党成都市委带来的一份集体提案提出,加快推进智慧绿色农机装备发展、推动新农人培养与引进。“智慧绿色农机的更新迭代很快,将操作农机加入返乡农民的培养机制,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也会帮助农机更快推广开来。”成都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党员、四川贝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彭怡岚表示。

▲彭怡岚

她认为,目前成都市农机装备发展有几大痛点,例如先进农机供需不匹配,“四川省近60%的农机生产企业呈散小弱状态,以柴油、汽油为动力的低端单一型农业机械较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同质化严重、耗油量大、故障率较高。”并且,成都现有耕地60%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农机难以深入零散的“巴掌田”“鸡窝地”。

她建议,让农机、农田、农艺紧密结合,需要推进适用型智慧绿色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大对丘陵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所需智慧绿色农机的政策支持力度。

技术攻关方面,加强与涉农科研院所合作,研制出更多适宜丘陵地形的高效、智能绿色农机产品,重点攻克智能控制、精准施肥、无人驾驶、果园茶园采摘农机等关键技术,提升农机智能化和绿色环保性能。

彭怡岚表示,还要让农民、农机专业人员、乡村干部等都参与到农机培训中来,参与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对智慧绿色农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进而也会推动农机更新。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张芷旖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