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了=白读!这些“野鸡大学”,为啥能一直蹦跶?

时间 • 2025-08-01 19:29:10
志愿
招生
教育
大学
填报

“中国邮电大学”

“上海工程管理学院”

“华东农林科技大学”

……

这些“高大上”的学校

你听过么?

其实这些大学报了=白读!

这些看似正规的学校

实际都是不存在的“野鸡大学”

(图片来源丨央视网)

那么

“野鸡大学”有哪些?

为啥“野鸡大学”能一直蹦跶?

怎样避开它们

高考志愿如何正确填报?

这些都是“野鸡大学”

近日,中国民间高考咨询服务平台“上大学网”公布国内391所虚假大学,其中标注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虚假大学数量较多。所谓虚假大学又称“野鸡大学”,其并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它们通常采用与正规甚至知名院校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行“诈骗”之实,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冒用正规学校的历史名称。

这些“野鸡大学”的名称看起来都很正规,一位考生家长向记者表示,当前网络发达,信息真假难辨,稍不留神就会被“带偏”。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持续地、大力地整治这种骗局,不要让学生三年努力付诸流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最新公布的“野鸡大学”都有哪些。

滑动查看

↓↓↓

(图片来源丨上大学网)

例如,上海30所“野鸡大学”之一的“上海财经学院”便是冒用“上海财经大学”的历史名称。据上海财经大学官网显示,1960年起该校开始使用“上海财经学院”一名,并于1985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沿用至今。

(图片来源丨上海财经大学官网)

又如,“北京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邮电大学”与正规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仅差两个字,极易误导学生和家长,不仔细分辨很难觉察。

为啥“野鸡大学”能一直蹦跶?

既然“野鸡大学”如此声名狼藉,招摇撞骗违法招生,那为什么不把他们一锅端了,岂不就天下太平了?

首先,一部分我们说的“野鸡大学”,其实是正儿八经的民办培训学校。学校本身合法存在,但却不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具有举办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就如同我们所熟知的某翔、某东方,它们的性质其实就是培训机构,但不能发给你学历学位证。

如果这些培训机构安心搞好培训业务,也就不会被叫“野鸡大学”了。偏偏一些机构“不务正业”,用一些手段恶劣的方法招生,其录取通知本质上和大街上发的宣传海报没有区别,谎称能提供学历学位证,但实则已经涉嫌诈骗。

(图片来源丨新华网)

还有一部分“野鸡大学”,路子就是真的“野”了。

很多没有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非法“高校”,谎称自己有办学资质可以颁发学历学位证书,但这些学校往往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真实的校址。换句话说,空有其名,不见其校。没有固定的办事机构和办学场所,给侦查、打击造成一定的困难。

同时,这些骗子团伙每年“骗到钱就跑路”,这波被抓了,下一波再用相同的名号招摇撞骗,同样的“野鸡大学”,可能每年都换一波新人运营。

(图片来源丨新华社)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年来,教育、公安、网信、民政等部门持续加大招生诈骗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野鸡大学”开展的违法违规招生活动。例如,2021年,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对非法社会组织“中国国学院大学”及下设的“中国国学院大学国医药生命科学院”“中国国学院大学国医药生命科学院量子医学研究院”等70家分支机构予以取缔。至此,这个招摇撞骗多年的非法社会组织终于“土崩瓦解”。

那么,为什么有的“野鸡大学”能频频得逞呢?这主要是“野鸡大学”的目标群体很明确:

1.分数不够、但又想“有学可上”、“有证可拿”的学生;

2.由于信息不对称稀里糊涂上当受骗的学生和家长;

3.还有那些选学校不仔细,只图个名字好听说出去有面子的“外观党”。

不能忽略的是,由于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仍然有盲点,“野鸡大学”的罪与罚仍存在空白,“野鸡大学”四处行骗仍然无法得到根本遏制。此外,对违规违法招生网站、宣传广告的网络监管存在漏洞,群众举报的通道有限,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对官办、民办教育的宣传做得不够好,都是“野鸡大学”一直猖狂的原因。

怎样避开“野鸡大学”?

成绩不理想,进个名字好听的大学,一样风风光光毕业,殊不知辛苦四年换来一张废纸。那么,怎样避开“野鸡大学”呢?

为此,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相信任何“走捷径”“不用填志愿”“低分上名校”等谎言。

一是核查学校。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名单已在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访问官网(网址:https://hudong.moe.gov.cn/qggxmd/)或官微“微言教育”“高校名单”栏目查询核实。

二是核查志愿。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将具备高考招生资格且在本省招生的高校纳入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考生必须且只能在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

三是核查录取。考生和家长收到高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后,可通过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官网查询核实录取情况。

做到这些,就可以和“野鸡大学”划清界限了。

高考志愿如何正确填报?

随着多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逐渐提上日程。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填报志愿?

(图片来源丨央视新闻)

志愿填报时,还要着重考虑这些因素:

成绩是基础,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去向。

院校综合情况,决定未来去到哪学习、学什么等,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趋向。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要选自己喜欢、符合个性特长的专业;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有的专业报考很热门,就业却遇冷,需要理性判断。

身体条件。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要求。

注意志愿之间的梯度。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

一方面,考生及家长要在官方网站、App上查询信息、填报志愿,最大限度地防止信息泄露。另一方面,也要提高防范意识,转账汇款前通过多种途径核查收款账户,在收到来源不明的消息时通过官方渠道查证,不要陷入志愿填报的“套路”骗局中。

我们真诚地希望

所有学子都能

顺利进入心仪的院校

度过人生中精彩的青春时光

同时

也希望相关部门

继续加大监管力度

智慧、科技等手段

进一步取缔、整治

到处乱蹦跶的“野鸡大学”

来源|央视网、央广网、人民日报、上大学网、湖北发布

编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