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机“痔”造隐患!美国最新调查:上厕所刷手机,痔疮风险增加46%
在上厕所时阅读并非现代才有的现象,但手机“吞噬时间”的特点可能令人们在厕所待得过久,对健康不利。
据澳大利亚“ScienceAlert”科技新闻网站19日报道,美国波士顿一项新调查发现,上厕所时使用手机的人群平均如厕时间显著延长,且患痔疮的风险比非使用者高46%。
▲资料图
最近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上,哈佛医学院主要的教学医院、美国知名医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公布了这项调查。
其研究对象为125名接受内窥镜检查的参与者。结果显示,超过40%的人患有痔疮,93%的人表示他们每周至少在上厕所时使用一次手机。其中约一半人说他们上厕所时阅读新闻,约44%在浏览社交媒体,约30%在发邮件或发短信。研究人员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运动量及其他生活习惯后发现,如厕使用智能手机者罹患痔疮的风险比不使用者高出46%。
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每次在厕所停留的时间超过6分钟,而且许多人表示,他们认为因为手机,自己在厕所待的时间变长了。
报道指出,像这样的小型调查只能显示相关性和可能的风险因素。在如厕时阅读是否真的会导致痔疮,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美国,每年近400万次就医和急诊室就诊是由于痔疮引起的,然而人们对其了解和跟踪仍然不足。美国科学家认为,对痔疮的发病机制,目前只有一些假设。美国唯一一次全国性的痔疮调查是在1989年进行的,之后没有更新的数据。
虽然痔疮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因素,但科学家普遍认为,排便时过度用力、时间过长或频繁排便是主要原因。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久坐可能是促成因素,因为坐在马桶上会使肛门和直肠周围的血管扩张。
因此,一些医生建议上厕所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但也有专家建议不超过3分钟,后者的建议是基于一项对100名痔疮患者的研究,这些患者如厕时阅读的时间比同年龄同性别的无痔疮对照组要长。
上厕所时阅读并非现代才出现的现象,但手机的“注意力吞噬”程度完全不同,可能会让人们在厕所上分心,忘记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鉴于这一可能的风险因素,一些健康专家警告说,“厕所刷手机”可能正在破坏“厕所卫生习惯”。
“或许是时候将洗手间指定为无智能手机区域了。”一组研究人员在2024年的一篇论文中写道。
在人类对痔疮发病机制了解更多之前,结论似乎暂时是:尽量减少在厕所的时间。排便应该是首要任务,而不是刷手机。
红星新闻记者邓纾怡
编辑张寻责编魏孔明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