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将更便利国际商务交流

时间 • 2025-06-30 09:43:36
国际
商务

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相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海关总署、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设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借鉴国际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实际,开展了政策集成创新,研究编制了《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近日,国务院已经批复了《总体方案》。设立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助力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有利于服务更加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丰富开放型经济发展载体;有利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孙玉宁介绍,《总体方案》共涵盖了五个方面,分别是总体要求、核心功能、管理措施、风险防控、保障机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3个3”:

首先是3个定位。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的核心定位,一是便利国际商务交流的新平台,二是服务资源要素汇聚的新载体,三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节点。第二是3个核心功能。主要是便利国际商务交流、服务高端国际会展活动、提升培训服务质量。第三是采取3方面管理措施。分别是便利人员进出、便捷行李物品管理、实施货物高效管理。

孙玉宁还表示,在《总体方案》中明确,国际商务合作区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能快则快的原则开展建设。同时,国际商务合作区实施封闭管理,强化风险防控。建立了加强法治保障、落实工作责任等保障机制。下一步,海关总署将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一道,按照《总体方案》明确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抓好组织实施,同时加强跟踪评估,有效推进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

会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华源表示,建设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抓好《总体方案》落实。

一是放大政策集成效应,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商务合作区在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和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上,叠加特定封闭区域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政策措施和商务服务等功能,是国际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上海将坚持政策更开放、进出更便利、服务更完善的目标,从区域定位和条件出发,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不断优化商务合作区的便利化举措,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

二是打造平台载体功能,助力“五个中心”建设。上海将围绕商务交流、国际会展、国际培训等核心功能,以国际商务人员往来便利为重点,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服务,增强对国际人员和资源要素的吸引力,鼓励和吸引总部型企业、跨国公司及国际机构等在区内开展跨境商务活动、举办国际品牌展会、组织开展国际培训交流,推动离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同时,发挥好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和浦东国际机场四期建设带来的国际运输门户枢纽扩容增能优势和境内外旅客增量资源,更好集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三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商务合作区地处长三角国际交通枢纽和国家沿海大通道交汇点,上海将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和指导下,充分发挥《总体方案》明确的移民管理部门对持商务合作区综合管理机构备案的有效邀请,搭乘国际(地区)航班自浦东国际机场入区的境外人员无需核查中国签证等入境许可,仅开展国际旅行证件核查的便利条件,以及在区内从事商务活动可停留30天,并可根据需要申请延期的政策,以做好国际商务旅客服务为重点,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企业感受度,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国际商务交流合作新平台,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深化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新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枢纽。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张莉责编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