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拜会”释放出哪些信号?专家:可控且稳定的美俄关系,道路漫长

时间 • 2025-09-12 02:13:58
会晤
双方

本次会晤备受全球媒体关注。图据俄新社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16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晤。双方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围绕军控和降低冲突风险等开展双边战略稳定对话。

本次双方会谈的内容涉及战略核稳定、外交争端、地区冲突、网络安全、贸易、人权以及北极等领域。尽管双方在会前均表示“不期待有重大突破”,但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两人对本次会晤都给出较为积极的评价。

那么,本次“普拜会”背后有哪些意义,对美俄关系未来走向有何影响?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助理研究员陈宇告诉红星新闻,此次会晤的目标实际上是希望建立可控的、相对稳定的美俄关系,双方能坐下来谈已经是一个“成果”。但因为双方矛盾点很多,缺乏战略互信,要真正达成这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初步接触的阶段”

本次会晤期间,普京和拜登两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比如,为什么会谈时间比预期短?为什么普京“罕见地”没有迟到?

此次会晤中,以迟到“著称”的普京没有迟到。不仅如此,这是新冠疫情暴发近一年半后,普京第一次出国访问。“(疫情暴发后)第一次出国就和拜登见面,说明他确实是非常重视这次会谈的。”陈宇指出。

↑俄美领导人会晤举办场所。图据新华社

但为什么会谈时间没有预期的长,是不是美媒所认为的“没话可聊”?其实并非如此。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本次峰会共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进行的是小范围会谈,出席的只有两国总统,以及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后,双方代表团举行了更大规模的会议。

根据此前的预估,整个会谈将持续4至5个小时,但实际上只有约3个小时。陈宇表示,美俄双方会谈总时长比预计短,但小规模会谈比预计的稍长,此前估计约为一个小时,而实际上进行了93分钟。

陈宇认为:“双方可能花了更多的精力在小范围会谈上,大范围的会谈可能主要是形式性的,而且现在对俄美来说,很多问题还只是处在一个初步接触的阶段,还没有能够有深入讨论的基础。”因此,会谈时长并无异常之处,可能未来在两国元首定下大方向之后,工作层面会继续就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才能逐渐产生更深入对话的基础。

热点地区仍分歧重重,也有对话空间

据报道,会谈后,双方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将在不久的将来共同着手进行综合双边战略稳定对话”,寻求“为未来的军控和降低风险奠定基础”,并就双方大使在不久后重返各自外交岗位达成一致。

然而,普京和拜登在先后单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仍表明,双方在人权、网络攻击和地区冲突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比如乌克兰问题,拜登和普京在新闻发布会上均提及了这一问题。拜登称,美国将坚持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但同时表示:“我们同意就明斯克协议,即俄罗斯和乌克兰2015年谈判达成的和平协议,进行外交努力。”

普京则表示,与拜登讨论了乌克兰问题,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普京在会晤前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俄方不可触碰的红线。

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希望拜登就乌克兰加入北约计划给出明确答案,而后者在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布鲁塞尔峰会期间告诉记者,此事还有待观察。而由于俄方一向主张乌克兰政府将履行明斯克协议作为顿巴斯(包括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政策的基础,美国同意就明斯克协议进行外交努力,是否意味着乌克兰被“抛弃”了?

↑今年4月,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升级。俄罗斯总统普京当时强调,必须要使乌克兰政府严格执行明斯克协议,建立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特殊地位。图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二)视察乌东部顿巴斯冲突地区。图据新华社

陈宇认为,美国并不会完全放弃乌克兰,而是会继续将其当成能够制约俄罗斯的“棋子”。“我认为他(拜登)不会放弃,但可能跟乌克兰方面‘美好的想法’存在差距。乌克兰肯定是希望美国能够为其与俄罗斯‘拼命’,但美国肯定不会这么做。”

此外,拜登还透露,普京称会在伊朗和阿富汗问题上提供“帮助”,在叙利亚和利比亚战争上也有可能做出让步,这背后又打着什么样的“算盘”?

陈宇表示,在这些问题上,俄美双方有共同利益,这代表着存在对话的空间。因此在本次会晤后,双方可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沟通,甚至有可能发生一些利益置换。

他进一步解释说:“伊核问题上,可能美国求助俄罗斯多一些,因为俄罗斯本身对伊朗很有影响力。而在阿富汗问题上,可能俄罗斯求助美国的相对多一些,因为美国撤军实际上关系到阿富汗的稳定,这又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和中亚南部地区的安全。”陈宇认为,未来双方会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更深入的接触,可能会有一些利益交换。

坐下来谈,已经是一个“成果”

会晤前,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表示,俄美关系的状况过于沉重,很难通过一次会晤达成谅解并重启,不应抱过多期待。而会后两国元首都对会晤都作出了较为积极的评价。

那么,双方是否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陈宇告诉红星新闻,正是由于双方对这次峰会的低预期,反而使会谈的氛围比较好。其次,目前两国国内也没有太多干扰,会谈进展颇为“顺利”。

↑会晤前,俄美双方都调低对会谈成果的预期。图据东方IC

对于两人本次会晤的目的,陈宇认为,双方的目标实际上是类似的,即希望建立可控的、相对稳定的俄美关系。因为此前美俄之间冲突比较厉害,建立对话显得格外重要,大家能坐下来谈,就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充分交流意见,已经是一个“成果”了。

因此,尽管没有任何具体的成果,但其实双方都从这次会晤中拿到了想要的东西,达到了预期。对普京来说的话,跟美国总统建立了一个直接沟通的管道,而且还达成了一个战略稳定协议,这对俄罗斯很重要。对拜登其实也是一样,他将这次会晤作为自己外访首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很看重。

“可控、可预测”的关系,还有很长的路

会晤后美俄关系未来的走向,也是全球关注的核心问题。

俄新社在16日的报道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细节,即拜登在会后两次重申,各方是否达成一致将在六个月后变得清晰,这将取决于各方是否会做出适当的决定。很显然,对话双方给了对方至少6个月的时间,以不偏离原则为基础来改善关系。

前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秘书长托马斯·格雷明格指出,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不断恶化,互信水平处于最低点,这次会晤“提供了恢复冷静对话的机会”,但期待两国关系正常化还为时过早。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图据网络

陈宇也持类似观点。他告诉红星新闻,这次“普拜会”只能代表双方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由于此前双方冲突较多,两国关系“剑拔弩张”,会谈可能对双方紧张的氛围有所改善。

作为本次会晤的一个重要成果,双方大使回到各自的驻任国,将帮助双方未来的正常外交沟通渠道,包括一个共同利益问题工作组在内的不同沟通渠道,逐渐恢复建立起来。陈宇认为,双方可能会达成一个“休战”的结果,不会像前段时间斗争那么激烈,这是有可能的。然而,双方是否能建立“可控、可预测”的关系,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分析道:“因为双方的矛盾点依然很多,基本上没有战略互信,在一些大的、关乎世界未来发展、世界格局的(问题上)看法是有很多矛盾的。而且美国国内对俄罗斯仇视情绪还是比较浓,包括对俄罗斯的内政问题上还是有很多‘一点就着’的现实冲突,(因此)未来双方要建立真正可控、可预测的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红星新闻记者徐缓

编辑张寻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